日日.鳥瞰
Weaving, Nesting, and Guarding Under the Sun: The Plain Prinia, a Farming Neighbor in a Bag-like Nest
陽の光の下で巣を編み、雛を育て、見守る――
農夫と共に生きる隣人、袋のような巣に暮らす「アジアマミハウチワドリ」
拖尾小鳥跳竄草叢 身形嬌小不減活力
褐頭鷦鶯,學名 Prinia inornata flavirostris (Delessert, 1840),英文名為 Plain Prinia,是台灣平地至中海拔農耕地與草原常見的留鳥,為台灣特有亞種。牠體長約14公分,尾羽特別修長,繁殖期呈淡褐色並具深色橫斑,雌雄外觀相似,飛行距離短、以跳躍移動為主。因活躍於芒草間,牠常被鄉民暱稱為「芒噹丟仔」,在農村與野地之間自在穿梭,成為田野中最熟悉的鄰居之一。
巧手織巢如布袋 繁殖季高峰在夏初
每年3月至8月是褐頭鷦鶯的繁殖季。牠們會在離地約半公尺到1.2公尺高的芒草叢或矮灌木中築巢,將芒草撕成細絲,編織成橢圓形巢,出入口位於頂側,外觀如布袋,因此被俗稱為「布袋鳥」。每巢產卵3至5顆,蛋呈水綠色並帶有斑點,親鳥共同孵育與育雛。幼鳥約10天內會離巢,成功與否受到氣候、食物與掠食壓力影響甚大,是與時間賽跑的生命過程。
天然除蟲隊出動 農田裡的微型幫手
繁殖期間的褐頭鷦鶯以蜘蛛與昆蟲為食,包括螳螂、蛾類幼蟲、蝗蟲與蟬等,食物來源多樣,其中蜘蛛為最常見獵物。由於其棲息環境與人類農耕活動高度重疊,牠們也意外成為控制害蟲的天然助力。根據舊鐵橋濕地園區觀察,褐頭鷦鶯經常出現在休耕地與菅芒叢間,牠們的存在象徵農田生態的豐富性,也反映出人與鳥能共處共生的環境品質。
文字 / 吳怡君;攝影 / 王文德總裁
關於 攝影 / 王文德總裁
前美國惠氏藥廠台灣分公司總裁。前台灣惠氏董事長。退休後投入攝影,近年更累積豐富的飛羽攝影作品,不吝與大眾分享台灣飛羽的美。他相信在健康、樂活和攝影的領域裡,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!
關於 責任編輯 / 何昕宸
喜愛野生動物,也珍惜這片養育生命的土地。每一次與自然的相遇,都是重新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。觀察自然的生命律動,學會用更謙卑的心看待環境與萬物。
關於 回歸專欄特輯「鳥瞰綠城」
回歸專欄發揮「藉由理清,讓生活更好」的精神,以永續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。有感公司經營與愛護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,群運環保持續關注環境保護,也付諸行動,藉「鳥瞰綠城」特輯,分享土地的美好、邀請更多朋友一同關懷我們的島嶼。
關於 群運環保
成立於1992年。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,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,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。秉持著「一間好企業,必須推動社會往前」的理念,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,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「循環經濟」的重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