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蓮田間練走鋼索,台灣農田的常客——步伐穩健的「紅冠水雞」

夏日.鳥瞰

Stepping Lightly Between the Reeds:
The Eurasian Moorhen, a Wetland Regular

湿地や蓮田など草の生えた水辺に生息し、長い脚で泥地を軽々と歩きます——
台湾の農田に現れるおなじみの留鳥「バン」

鮮紅額甲醒目 腳趾修長步伐穩健

紅冠水雞,學名:Gallinula chloropus (Linnaeus, 1758),是台灣各地常見的濕地型留鳥。牠額頭與喙基部有鮮紅額甲,喙尖為黃色,羽色多為黑褐色略帶綠光,雙腳淡綠,腳趾修長,擅長行走於水面浮葉之上。體長約30公分,雌雄外觀相似,幼鳥則羽色較淡、身形略顯單薄。紅冠水雞走路節奏輕盈,在蓮田、池邊草間穿梭時,讓人聯想到一名練習走鋼索的田間舞者。

紅冠水雞額頭與喙基部有鮮紅額甲,喙尖為黃色。

活躍蓮田魚塭 築巢育雛於草間

這種水陸兩棲的鳥類廣泛棲息於低海拔濕地,如水稻田、魚塭、水塘與沼澤區域。一年可繁殖兩至三巢,每巢5至8顆卵,也曾記錄達14顆以上。親鳥採一夫一妻制,會共同孵蛋與育雛,甚至亞成鳥也會幫忙照顧下一巢的雛鳥。紅冠水雞經常群聚,但也可能因為地盤與配偶爭奪而爆發衝突,叫聲響亮、動作敏捷,是濕地中活躍的角色之一。

紅冠水雞親鳥採一夫一妻制,會共同孵蛋與育雛。

無益鳥或害鳥爭議 映照農田與野生邊界

雖然紅冠水雞會啄食危害稻作的福壽螺,有助於農田病蟲害防治,但牠們也曾被農民指出會啄食水稻秧苗與茭白筍心,對某些作物造成損害。2022年,宜蘭農民吳榮章就在茭白筍田中發現一巢紅冠水雞蛋,因憂心作物受損而不得不將鳥巢搬移。這顯示出紅冠水雞與農業之間存在複雜互動,有人視牠們為益鳥,也有人將牠們視為干擾者。這樣的拉鋸,也反映出台灣濕地與農地交錯地景中,野生動物如何在經濟與生態之間尋求平衡。

紅冠水雞與農業之間的互動,反映出野生動物如何在經濟與生態之間尋求平衡。

文字 / 吳怡君;攝影 / 王文德總裁

關於  攝影 / 王文德總裁

前美國惠氏藥廠台灣分公司總裁。前台灣惠氏董事長。退休後投入攝影,近年更累積豐富的飛羽攝影作品,不吝與大眾分享台灣飛羽的美。他相信在健康、樂活和攝影的領域裡,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!

關於  責任編輯 / 吳怡君

在台灣持續探索環境議題的異鄉人。對未來的憧憬是住在漁港,每天快樂地開著一台裝滿了海產的小貨車。

關於 回歸專欄特輯「鳥瞰綠城」

回歸專欄發揮「藉由理清,讓生活更好」的精神,以永續概念看見生活的原點。有感公司經營與愛護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,群運環保持續關注環境保護,也付諸行動,藉「鳥瞰綠城」特輯,分享土地的美好、邀請更多朋友一同關懷我們的島嶼。

關於 群運環保

成立於1992年。多年來以專業的環保知識與技能,提供廢棄物清運服務,為南部清運業代表廠商。秉持著「一間好企業,必須推動社會往前」的理念,以自身環保專業出發,期能激起台灣社會對於「循環經濟」的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