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險來時原地不動,黃昏是「牠」的出場時刻——珍稀保育水鳥「彩鷸」

彩鷸,學名:Rostratula benghalensis (Linnaeus, 1758),主要分布在非洲、南亞及東南亞等地,在臺灣則是普遍留鳥。彩鷸的羽色鮮明,頭部和身體為暗褐色,身上有白色條紋圍繞肩頸部。雌鳥的體型比雄鳥大,頸部為紅棕色,羽色顯得更加鮮豔。而雄鳥的羽色則相對低調。遇到危險時,彩鷸會就地躲藏或站在原地不動,身上的羽色成為保護色。

Continue Reading危險來時原地不動,黃昏是「牠」的出場時刻——珍稀保育水鳥「彩鷸」

脖子短又粗,從北方苔原飛來台灣覓食——候鳥界的蔬食者「凍原豆雁」

凍原豆雁,學名:Anser serrirostris (R. Swinhoe, 1871),又名短嘴豆雁,是繁殖於北西伯利亞的大型雁類。身長66至80公分,頭至頸部呈深灰褐色,腿橙色,嘴上也有小塊橙色斑,外觀與寒林豆雁相似。凍原豆雁個性羞怯而機警,常常會伸長脖子警戒,飛行時,牠會發出像喇叭的鳴聲。

Continue Reading脖子短又粗,從北方苔原飛來台灣覓食——候鳥界的蔬食者「凍原豆雁」

頭上一根小辮子,是牠將台灣花生推廣至國外——台灣冬候鳥「小辮鴴」

小辮鴴,學名:Vanellus vanellus (C.Linnaeus, 1758),別名鳳頭麥雞。頭頂上有冠羽,會隨著風任意飄動。小辮鴴喜歡成群活動,會以數十隻為單位,在特定的範圍內,主要以昆蟲、蠕蟲及螺類為食,特別喜歡吃蚯蚓和節肢動物。近年因為小辮鴴會停留在雲林元長鄉、土庫鎮的花生田中覓食,因此會被當地農民稱為「土豆鳥」。

Continue Reading頭上一根小辮子,是牠將台灣花生推廣至國外——台灣冬候鳥「小辮鴴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