瀕危鳥種現蹤台南濕地,來自西伯利亞的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——過境鳥「琵嘴鷸」

琵嘴鷸,學名:Calidris pygmaea (Linnaeus,1758),鴴形目鷸科。體型嬌小的琵嘴鷸,身長只有14至16公分;寬扁的喙像把小煎鏟,俗稱匙嘴鷸、勺嘴鷸。近年來,琵嘴鷸的繁殖地和棲地遭到嚴重破壞,全球成鳥數量僅剩不到500隻。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紅皮書,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級別。

Continue Reading瀕危鳥種現蹤台南濕地,來自西伯利亞的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——過境鳥「琵嘴鷸」

瀕危物種讓人類正視環境永續,從遙遠的北方而來——自備飯匙的度冬客「黑面琵鷺」

黑面琵鷺,學名:Platalea minor (Temminck & Schlege, 1849),鸛型目朱鷺科。根據「2022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」顯示,全球數量為6,162隻,屬於瀕危物種。

Continue Reading瀕危物種讓人類正視環境永續,從遙遠的北方而來——自備飯匙的度冬客「黑面琵鷺」

爐碴變成再生粒料,CLSM多項優點適用於公共工程——為廢棄物找出新價值的「豐翊工程」

利用廢棄物作為再生粒料,可以增加資源循環利用,更能降低廢棄物對於環境的不良影響。「豐翊工程」利用飛灰、氧化渣和淨水汙泥等廢棄物,製造成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(Controlled-Low-Strength-Materials,簡稱CLSM),應用於道路鋪面、管溝回填等公共工程,開啟循環經濟商機。

Continue Reading爐碴變成再生粒料,CLSM多項優點適用於公共工程——為廢棄物找出新價值的「豐翊工程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