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白的臉和額頭,牠不是家鵝,牠是長途遷徙的大雁——台灣稀有冬候鳥「白額雁」
白額雁,學名:Anser albifrons (S. F. Baird,1858),別名真雁、花斑雁。有白色的臉和額頭,由於其外觀與家養鵝和灰雁相似,因此常被誤認為家鵝,但實際上白額雁體型較家鵝小。白額雁習慣在白天成群結隊往陸地覓食,中午後回到棲息地休息,與其他雁類一樣,白額雁習慣在夜間遷徒,飛行時常會發出亢奮的鳴叫聲。
白額雁,學名:Anser albifrons (S. F. Baird,1858),別名真雁、花斑雁。有白色的臉和額頭,由於其外觀與家養鵝和灰雁相似,因此常被誤認為家鵝,但實際上白額雁體型較家鵝小。白額雁習慣在白天成群結隊往陸地覓食,中午後回到棲息地休息,與其他雁類一樣,白額雁習慣在夜間遷徒,飛行時常會發出亢奮的鳴叫聲。
流蘇鷸,學名:Calidris Pugnax(Linnaeus,1758)。雄鳥在每年五、六月的繁殖期,頸部和胸部會出現顏色多變的流蘇狀羽飾,像極了16、17世紀歐洲貴族的服飾配件—襞襟(Ruff),因此流蘇鷸的英文名便是Ruff。不過,在台灣則看不到這樣的形態,因為秋天遷徙來台的流蘇鷸已度過繁殖期,只有部分仍帶有少量繁殖羽。
琵嘴鷸,學名:Calidris pygmaea (Linnaeus,1758),鴴形目鷸科。體型嬌小的琵嘴鷸,身長只有14至16公分;寬扁的喙像把小煎鏟,俗稱匙嘴鷸、勺嘴鷸。近年來,琵嘴鷸的繁殖地和棲地遭到嚴重破壞,全球成鳥數量僅剩不到500隻。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紅皮書,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級別。